24小时在线咨询点击右边,可添加94438092
重大通报天博互娱能不能开挂_又是他!这个辅警再次飞身“跨栏”救人

重大通报天博互娱能不能开挂

更新时间:

您好:天博互娱能不能开挂这款游戏可以开辅助的,确实是有卦的,咨询加V:X【94438092】
天博互娱能不能开挂2025已更新(2025已更新)
天博互娱能不能开挂工具全国可开地区: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 昌平区、大兴区)








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东丽区、西青区、)








石家庄市(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桥西区、新华区。)








保定市(莲池区、竞秀区)  廊坊市(安次区、广阳区,固安)








太原市(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小店区,尖草坪区。)








大同市(城区、南郊区、新荣区)








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区)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








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  成都市(锡山区,惠山区,新区,滨湖区,北塘区,南长区,崇安区。)








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








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原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吴江区,原吴江市)








常熟市(方塔管理区、虹桥管理区、琴湖管理区、兴福管理区、谢桥管理区、大义管理区、莫城管理区。)宿迁(宿豫区、宿城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








徐州(云龙区,鼓楼区,金山桥,泉山区,铜山区。)








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海门区,海安市。)








昆山市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花桥经济开发区)、张浦镇、千灯镇。)








太仓市(城厢镇、金浪镇、沙溪镇、璜泾镇、浏河镇、浏家港镇;)








镇江市 (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








张家港市(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宝应县)








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慈溪,余姚 )








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








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桐乡。)








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








金华市(金东区,义乌)








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








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








湖州市 (吴兴区,织里,南浔区)








合肥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




















































天博互娱能不能开挂全国免费试用地区: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 昌平区、大兴区)








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东丽区、西青区、)








石家庄市(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桥西区、新华区。)








保定市(莲池区、竞秀区)  廊坊市(安次区、广阳区,固安)








太原市(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小店区,尖草坪区。)








大同市(城区、南郊区、新荣区)








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区)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








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  成都市(锡山区,惠山区,新区,滨湖区,北塘区,南长区,崇安区。)








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








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原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吴江区,原吴江市)








常熟市(方塔管理区、虹桥管理区、琴湖管理区、兴福管理区、谢桥管理区、大义管理区、莫城管理区。)宿迁(宿豫区、宿城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








徐州(云龙区,鼓楼区,金山桥,泉山区,铜山区。)








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海门区,海安市。)








昆山市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花桥经济开发区)、张浦镇、千灯镇。)








太仓市(城厢镇、金浪镇、沙溪镇、璜泾镇、浏河镇、浏家港镇;)








镇江市 (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








张家港市(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宝应县)








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慈溪,余姚 )








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








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桐乡。)








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








金华市(金东区,义乌)








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








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








湖州市 (吴兴区,织里,南浔区)








合肥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

又是他!这个辅警再次飞身“跨栏”救人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狡诈恶徒被沉默,作者:被沉默,头图来自:AI生成

经常在一些媒体上看到关于“城市GDP排行”之类的一些文章或视频,评论区的内容五花八门:

“某某城市GDP增长很多,发展很快呀”,

“某某城市GDP增长乏力,要不行啦”.....

网友们盯着GDP比来比去,为各自城市的GDP排名争的不可开交,很是热闹。我发现大多数人对GDP都没有过独立的思考和认识,今天就从“城市GDP排行榜”着手,跟大家好好聊一聊GDP这个东西,以及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列一下我看到过的榜单:

榜单:2024年全国百强城市:

榜单:城市吸引力排行:

大多数人对GDP的印象是:

  •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GDP增长率高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向好,GDP增长率低甚至下降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向坏。”

似乎,一个城市的GDP越高就代表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好,综合实力越强。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看完上面几张榜单后,相信大家会有一些疑问:

1.为什么重庆的GDP超过了一线城市香港和广州,重庆却不是一线城市?甚至在二线城市队伍里都算不上靠前?

2.为什么苏州的GDP体量很大,超过了南京,但在城市综合实力榜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上却落后于南京?

3.为什么“GDP排行榜” 跟 “综合实力排行榜”的顺序不一致?GDP和“强”不能画等号吗?

在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几个基础概念:

  • 什么是“GDP”?

  • 什么是“经济”?

  • GDP能代表经济吗?

  • 我们为什么要比较各个地区的GDP?GDP的高低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GDP能代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吗?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GDP?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这个网上可以找到答案。

国内生产总值(英语:Gross Domestic Product,缩写:GDP),亦称国内生产总额,在描述地区性生产时称地区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当重要性。

GDP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这里说第一种方法-生产法:又称最终产出法,先将社会一至三级产业加以区分后,再把各产业的增加产值相加。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通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

国内生产总值(GDP) = 第一产业产值 + 第二产业产值 + 第三产业产值。

什么是经济?没有标准说法。我的理解是用有限的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比较各个地区的GDP?我觉得大家的初衷并不是单纯比较GDP,而是想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发达的地方,代表着产业繁荣,创造财富的能力强。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意味着我们有机会赚取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是我们向往发达城市的根本原因。

那GDP的高低是否能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否意味着更多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个人认为GDP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顶多只能代表一定的经济体量。GDP的高低和普通人的关系不大,不能代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下面会一一解释)

既然GDP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那该如何衡量和比较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呢?

我的结论是:主要看单位面积和单位人口下的产业的体量和质量。

体量多,代表产业众多,产值就多,吸纳的就业人口也就多。

质量高,代表利润率更高,人均产值也更高,劳动者的收入就高;质量高还代表健康可持续,人们的幸福感也会更强。

为什么要单位面积和单位人口, 因为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与它的面积和人口是成正相关的,面积越大人口越多,覆盖的产业就越多,创造的产值就越多。

所以,我们在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体量的时候(这里暂时用GDP代表经济体量),不能拿两个面积和人口相差过大的地区进行对比。

比如,对比河南省和上海市:

河南省面积16.7万亿平方公里,人口9000多万,2023年GDP 5.9万亿元。

上海市面积0.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2023年GDP4.7万亿。

这里,我们不能因为河南省的经济总量比上海市高,就认为河南比上海经济发达。因为河南省的面积和人口比上海大得多,面积有30倍差距,人口有5倍差距。

省与市的差距过大,不能对比,那市与市相比是否就一定公平呢,也不见得。举个例子,重庆市。

重庆市面积8.2万平方公里,人口3400多万;

浙江省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6400多万;

香港市面积0.1万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

广州市面积0.7万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万。

重庆市的面积几乎和浙江省一样大,人口是浙江省的一半,所以说重庆市完全可以当半个省来看待。其面积是香港的80倍,人口是香港的5倍,这种差距比“河南省对比上海市”还要大,所以这种面积和人口差距下的GDP对比没有意义,即使重庆的GDP总量超越了香港和广州甚至是它们的两倍,也无法说明重庆的经济就比香港或广州要好。

那么,面积和人口相差不大的两个市可以进行经济对比了吧?

其实,这里还要区分一个概念:“市”和“市区”。“市区”指城区,是指和周边地区相较之下,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的核心区域。而“市”指这个市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以及下面的县、镇、村。

这里要引申出“城市经济”跟“县域经济”两个概念。如果市区的经济比较好,占全市的比重较大,那这个城市就是以“城市经济”为主。如果下面县、镇的经济占全市比重较大,那这个城市就是以“县域经济”为主。

像上海与深圳就是典型的“城市经济”,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从市中心向周边区域逐步递减。

像苏州和金华就是典型的“县域经济”,特征就是他们下面有昆山市和义乌市这些较强的县级市。他们的产业和人口并不是明显集中在市区,而是分布在下面的“县”和乡镇,也就是“强县弱市”。

统计局在统计GDP的时候,统计的是全市的GDP,而不是“市区”的GDP。这就导致有些城市全市GDP总量看起来很高,但实际上其市区的GDP并不高,也就是说市区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其实并不是特别好。那这时候,“全市GDP”就不具备参考价值。

举个例子: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市下面有几个“县”或“镇”比金华市本身名气都大。东部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浙江金华,中国永康,亚洲横店,世界义乌。”上述地名,全部来自浙江省金华市,当然这些地区的GDP也都要算在金华市下面,但是,这并不代表金华“市区”的经济有多好,相反,市区的经济比它下面的县级市差得远。

金华市除了本身市区外,还代管了4个县级市: 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兰溪市。这4个市的经济总量占据了金华全市的68%,产业和人口远远多于市区。

另外,这4个地方是浙江省直辖、金华市只是代管,财政上是直接上交到省里,不用上交到市里的。由于在财政资金上没有往来,再加上地理位置上足够远,导致这几个地方的关联性并不强,其实完全可以把他们看成几个独立的城市。

所以,金华全市的GDP并不能反映金华市区的经济水平,对于想去金华市区发展的人来说,这个指标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苏州市也是同样的情况,除了下辖的几个区外,苏州市还代管了 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 这4个县级市。在统计GDP的时候,这4个县级市和苏州市区是统一归在“苏州”名下的,并且这4个县级市的GDP总量占苏州全市GDP的比重超过了一半。(2023年苏州市GDP总量是24635亿,这4个县级市总量13039亿,苏州市区的GDP总量是11610亿。)

与金华的情况相似,这4个县级市虽然在GDP的统计口径上隶属于苏州,但是这四个市的财政收入大多直接上交到省里,不用上交给苏州市的,再加上在地理位置上离苏州市区足够远,可以说他们跟苏州市区的关联也不大。对于想在苏州市区发展的人来说,苏州全市的GDP同样没有参考价值。

这里啰嗦几句。在县域经济模式下,你很难在一个城市里享受其他几个城市的产业配套和就业机会,它们的产业是割裂的互不共享的。就好比你不会在金华市区居住然后去义乌市上班一样,因为跨市通勤的成本很高。

一旦选择了一个城市发展,其他几个城市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就几乎与你毫无关系,同样,它们的GDP也与你毫无关系。不仅如此,由于产业同质化的原因,有些县级市和主城区之间还可能有很强的竞争关系。

昆山市凭借近上海的优势接收上海产业外溢,太仓常熟张家港三市也有港口优势,在产业招引上,尤其是制造业这一块,它们并不输苏州市区。从某种角度上讲,这反而会限制苏州市区的发展。所以,县级市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来看待。

事实上也是如此,义乌、永康、东阳、兰溪之于金华市区,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之于苏州市区,对于打工人来说,他们就是不同的城市,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

这样一来,“行政区划”上的“市”就没有了对比的意义,我们在比较GDP的时候,也应该比较市区的GDP,而不是全市(一个城市群)的GDP。

与苏州的“县域经济”不同,南京是“城市经济”型,产业密度大体上是从市中心往周边递减。南京市下辖11个区,没有代管市,没有县城。南京2023年GDP是17421亿,抛开远离市区的几个区的GDP不算,主城区仍有大概1.5万亿的GDP,这比苏州市区1.1万亿的GDP要高出接近一半。

所以,单从体量上看,南京市区的产业和就业机会相比苏州市区要多的多。从产业质量上看,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高端产业资源也较为聚集。苏州方面则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一半的产业和人口是由代管市提供的,主城区的产业和人口有限,且全市整体以制造业为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

因为统计口径的缘故,导致苏州账面上的GDP总量很高,但实际上其市区的产业配套、科教文卫等方面与其GDP并不相符。所以,尽管在“全市”GDP总量上南京没有苏州多,但是在市区经济、产业质量、城市综合实力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方面,南京目前是要优于苏州的。

在这里我粗略定义一下“市区范围”,就是以市中心为圆心,以20~30公里为半径画的一个圈(这也是大多数城市实际上城市化建设的范围),这个区域内的经济是否发达,才是我们评价这个城市的主要依据。现在很多城市的面积拓展的很大,但对于个人来说,其实最关心的应该是自己周边的能触达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你要知道哪些GDP是自己能触达到的,哪些GDP自己触达不到。比如当你住在远离市中心的时候,因为通勤的限制,很多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就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了。这也是市中心房价贵的原因,因为住在市中心你几乎可以享受城市里所有的产业配套和就业机会,而住在郊区,只能触达全市大概三分之一的产业。

大家可以以自己的居住地为圆心,以自己可以接受的通勤成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为半径,画一个圈,这个圈内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才是自己可以触达的,这个圈内的GDP才算是和自己有关的。为什么以时间为半径,而不是以距离为半径,因为不同区域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便利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通勤十公里坐公交要一小时,有的人开车走快速路走完二十公里也只要半小时。

所以,用时间来衡量通勤的可接受度更符合实际。不管你所在的城市是摊大饼式的发展还是城市群式的发展,是单中心发展还是多中心的发展,这种算法都可以很好地算出和自己有关的产业和GDP。

那种说某市和某市合并成一个超级大都市的,有啥意义呢,它们只是GDP放在一起统计了而已,其产业和就业机会等并没有因合并而变多(相反,很多公共事业部门合并后,就业机会还会变少)。对个人来说,由于原先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并没有改变,自己可以触达的就业机会也没有变多,所以这样的合并毫无意义。试想一下,如果通过合并就能发展更好,那全国都合并成一座城市就好了。

比较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除了要限定在“市区范围”,还要考虑到市区的人口。因为无论从生产端还是消费端看来,一个2000万人口城市的经济体量理应是1000万人口城市的两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2000万人口的城市比1000万人口的城市发达。所以我们要在单位人口下作比较。

那么,假设市区范围内的人均产值相差不大呢,是否就可以认为两市的经济水平差不多?

比如,上面举了个河南对比上海的例子,我们不能因为河南省GDP比上海高就认为河南经济比上海发达,因为面积、人口相差很大。那假如,全河南省的产业和劳动人口都集中在一个城市,比如郑州市,那郑州市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就超过了上海,那这时候可以认为郑州市的经济比上海市发达吗?

还是不会。我们可以说郑州的经济体量比上海高,但没法说郑州的经济比上海发达。

上面说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要看单位面积和人口下的产业的体量和质量,不光要考虑“体量”,还要考虑“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政策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实际上,产业的总体质量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怎么衡量产业的质量呢?

我觉得可以从“成本”与“收益”两个角度去着手分析。

“成本”要考虑近期成本与远期成本,或者说 表面成本与隐性成本。

“收益”要考虑近期收益与远期收益,或者说 表面收益与隐性收益。

我们先从最现实的角度——赚钱来讲,即“表面成本和表面收益”的角度,来评价一下经济的质量。看看哪些产业最能赚钱,效益越高的产业相对来说质量越好。(GDP高不代表企业利润高,也不代表普通人能挣到钱)

从产业类型来看,不同产业的产值和效益是不一样的。

  • 第一产业农业的产值和效益是最低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在城市市区,第一产业的占比很低甚至没有。

  • 第二产业制造业的产值和效益中等。但要区分高端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的、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的高端制造业值得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破坏环境的不可持续的低端制造要尽快淘汰。

  • 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值和效益相对来说最高。但是也有低端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之分,不同服务业之间的效益差距也是相当大的。

实体行业很重要,但从城市的个体比较来看,越是发达的大城市,产业越高端,实体的占比越少。截止2023年,北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5%,而且还在持续把制造业外迁。上海的服务业占比也已经达到了75%。世界一流城市纽约、香港的服务业占GDP比重更是达到了90%以上。

在发达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高端服务业,比如金融服务业、科技与互联网产业、顶尖医疗与教育,贸易与航运,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他专业服务业(法律、会计、咨询、广告等)。制造业占比很少且多以高端制造业为主,传统制造业尽量不做或者转移给周边小城市。这些优质产业成本低效益高利润大因此提供了更多更高端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人们想去大城市发展的原因。

相反,这些优质产业在小城市或县城是几乎见不到的。小城市或县城大多以传统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餐饮、住宿等)为主,虽然也创造了一些GDP,但是都很低端,利润低,工资低,年轻人很难从中找到心仪的工作,那么即使把很多个这类产业聚集在一起,GDP堆得很高,也无法在本质上改变其产业质量和就业质量。

另外,顶尖城市还拥有很多稀有资源:国央企总部,银行总部,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会议主办地,国际展览中心,各国大使馆,证券交易所,外币、黄金结算中心,等等等等...... 这些全国乃至国际独一无二的资源和影响力都不是靠堆GDP就能堆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GDP统计的主要是正规报税的单位,没有正常报税纳税的经济活动国家是不知晓的,是没法统计在GDP中的。这一点国企、外企和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做的比较规范一些,中小私企尤其是服务业类型的企业很难被准确统计,大部分都只是一个预估数据,这些企业为了避税可能会少报自己的盈利数据。这就导致有些企业实际利润很高但是贡献的GDP却很低。

另外,总是有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由于产生时间短,统计不规范,很难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中,如当前的互联网行业、商务服务业、娱乐业等经济活动很难准确纳入GDP核算中。所以,即使是相同的GDP,利润上却可能相差很大。

GDP不光不能体现当地产业的效益和利润,甚至连利润的归属都不能体现。

这里科普一个概念,GNP,国民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与GNP(国民生产总值)的不同之处在于: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再简单的来说GDP是属地主义,GNP是属人主义。举例来说,无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还是美国的厂商,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制成品货,都包括在中国大陆的GDP内,此一数值亦包括移住劳工的薪资在内。

GDP是国内生产与附加价值的加总;而GNP是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再加上国外生产的红利与利息总值;因此如果重视GNP数值的经济发展,会较注重海外投资与生产,但只注重GNP而忽略GDP的经济发展可能造成国内产业空洞化。

GDP有很强的属地主义,也就是说产值算生产地的,但是利润却不一定留在生产地。分别拿外企、私企和国企举例。

外企。黄奇帆举过一个例子,美国的苹果公司在河南郑州投资建厂生产手机,假如生产1亿台手机每台手机赚400块,照道理有400亿的利润,但是苹果拿走了300亿。不做任何生产,利润却拿走了四分之三。利润是构成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GDP有生产地属地化的特征,所以,郑州的GDP增加了400亿,美国的GDP增加为0。但是,郑州的利润只有100亿,而美国有300亿。郑州作为生产地,只长骨头不长肉,GDP长得很大,但是效益都被抽走了。

不过话说回来,外国人在国内投资也不是来做福利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从这赚取利润。对外资依赖程度大的企业,大部分利润注定会被外资转移。(而且抽走的利润都不算在美国的GDP里。要知道美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把全世界当成工厂,创造了巨额利润却又不算作自己的GDP。可见美国的产业实力不是靠GDP数据就可以体现的。)

私企。道理也是一样,比如,一个上海的老板在昆山投资建厂,所获的利润除了支付工人工资和向当地政府纳税外,剩余的利润都进了自己的腰包。看似昆山的GDP增加了,上海的GDP没有增加,但实际上昆山的工人收入和上海老板的收入差距可能是巨大的。

现阶段,一线城市的用地成本和用人成本都在上升,把低端制造业务转移至较落后地区,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一线城市只保留研发、运营等关键部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这种做法跟几十年前外企投资内地的做法如出一辙。 

国企。尤其是以石油、化工、钢铁等这些工业及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国企,创造的GDP很高,但是其提供的大部分就业岗位并不高端,劳动者的收入也一般。企业所获收益也不全然留在本地,是由国家统一安排的。

小结一下,首先,有产业总比没产业好,能提供就业机会和税收的企业都是值得夸赞的,可以很好地养育一方人民。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GDP高并不代表企业的利润高,也不代表利润可以留在本地增加当地社会的财富。这也就解释了即使人均GDP相同的两个地区,其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富裕程度却可能相差极大。

除了从表面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评价产业和GDP的质量,还要从更难以量化的“隐性成本”和“隐性收益”两个角度去更深入地看待GDP的质量。

1.隐性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健康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

由于GDP只能统计有货币交易的活动,没有货币交易的活动是没法统计在内的。比如一个家庭妇女在家带娃做家务,其价值是无法计入GDP的。但是如果她出去工作,给别人家当保姆带娃做家务,月薪5000,这就会产生5000的GDP。

劳动可能没有价格,但是有价值。经济,即是用有限的成本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价值,人力成本就是最基础的成本,人力效率决定经济的质量。社会增加的财富应该=GDP-最基础的人力成本。只靠简单的人力成本而不具有生产效率,没有附加值,这样的GDP没有剩余价值可言。

灾后重建可以增加GDP,马路修了拆,拆了修也可以增加GDP。这种做法是消灭现有财富再重建财富,从结果来看,财富的增加值为0,甚至为负(因为搭进了人力),但是GDP却增长了。

现在的食品健康问题很大。二三十天速成的鸡鸭,肉质堪忧;三聚氰胺毒奶粉, 毒大米...... 各种激素抗生素,各种科技与狠活,看似食物丰盛却营养匮乏,甚至对人体有害。低质食物会严重影响一个人身体和智力的生长发展。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增加了GDP,但是牺牲了人们的健康,从长远来看,这会减少社会的财富。

工厂搞生产把污水排放到河里污染了田地里的农作物。老百姓购买有毒农作物让GDP增长;吃坏了身体去医院看病买药让GDP增长;医院有考核指标,不需要住院的也得住院骗患者多消费让GDP增长。老百姓在工厂上班赚的钱最后都花在了医院里。最后,治理污染也让GDP增长。这里面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GDP增长,工厂老板和医院也获利颇丰。

但是,老百姓搭进了劳动、时间甚至生命,最后却一无所得。这些巨大的成本都没法在GDP中体现出来。整个社会增长的真实财富极其有限。社会真正增加的净财富应该=GDP-人们付出的代价(人力、健康、环境)。所以,GDP不能反映人民生活是否幸福,顶多能反映出老百姓的忙碌程度。

人们过度开采石油、煤炭、过度采伐森林、把污染排放到空气和水中。这些活动增加了GDP,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这种消耗社会资源换取其他的财富的做法本质上是财富的转移,资源的使用效率决定了财富是减少还是变多。

经济,是用有限的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为了财富而不计成本,那就谈不上经济。牺牲生活质量的经济发展,则更是本末倒置。

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加的财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会导致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导致财富存量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存量不能与GDP增长率保持同步增长。

2.隐性收益。主要指不直接产生经济收益,却可以保证收益的安全性、持续性和孕育潜在的新财富。

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比如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大、产业链完善等,不仅保证了当前的收益,还保证了未来的持续的收益。

不要过度地毁坏森林和污染环境,食品健康是底线,不要为了GDP急功近利以次充好。好的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健康的食物,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可以养育健康的身体和智慧的大脑,这是一切发展的根源。

自己学习一些技能,比如自己学习修车,自己制作一些小工具。这种行为看似减少了市场交易量,减少了GDP,但是这并没有减少社会的总财富,长远来看,这还会培养一个人的动手能力,让一个人发展得更好,从而在未来产生更大的进步和创造。

重视休闲事业,体育事业,健康事业,音乐事业,美术事业。虽然短期看起来投入产出比很低,没法立即变现,但是长远来看,这会很好地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审美水平。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下才可能产生更高级别的灵感创造。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需求驱动的,只有个人发展的好,才会有需求和动力去发展更高端的产业。否则人们将止步在生存的需求层面。

隐性财富虽然不起眼,无法在GDP中体现出来,实际上却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重视人与环境,就跟不重视种子和土壤一样,无论怎样浇水施肥,都将事倍功半。

GDP的“质”和“量”都说得差不多了。最后我想说一下和我们普通人相关的,财富分配的问题。(我觉得财富分配的水平同样可以影响经济的质量。)

1.GDP不衡量社会公正,不衡量贫富的差距,不保证你的收入。

还是说个例子吧,有两家企业A和B。

企业A叫“胖东来”,产业低端,就一个开超市的,属于传统行业。按体量来说,在商超里都排不进前10,但是他的员工可以拿到比同行高得多的工资,以及较短的工作时间,甚至跟发达国家一样多的休假时间。福利待遇很好。

企业B叫“XX电池”,产业高端,新能源行业,属于高端行业。按体量来说,在新能源领域全球前列,但是它的工人拿到的工资相当普通,还要付出更长的工作时间,休假更是几乎没有。

两家企业目前都经营得很好。企业B创造的GDP远大于企业A创造的GDP。

所以,你会选择去企业A上班呢,还是去企业B上班呢?

当然是A企业。GDP高并不代表普通人收入高。

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窥探到一点:幸福的生活跟科技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幸福的成本并不高。

2.GDP不保证就业,不体现社会的保障。

有些工厂在存量市场下为了延续销量,拼命压低产品的价格来获得订单。想要压低产品的价格,只能降低生产的成本,那么减少工人数量或降低工人工资最直接。通过这些方法的确可以压低产品价格,让工厂接到订单,GDP增长。但是,这种GDP的增长,是恶性的,是靠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减少就业岗位来实现的。如此恶性循环,不会长久。

光有GDP的增长而没有广泛且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网,一旦你退休、生病、失业,就会陷入困境。特别是农民,他们向城市转移,为城市创造大量的GDP。当他们退休、失业、生病时,由谁保障呢?这些GDP也不能保障。

所以就目前现状来看,GDP的高低和普通人的关系不大,也不能代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

到此,文章开头的几个问题都解释完了。相信大家对GDP这一指标会有更深的认识。

过去,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过于强调了GDP指标的内容,产生“GDP崇拜”,出现了GDP的认识误区。一些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甚至有些地方为了攀比而出现GDP注水现象,让GDP产生了信用危机。真的是没有必要。

为求GDP的增长而不择手段,则更可能会发生癌变——没有发展的增长,虚假无效的增长,短期行为的增长,不能持续的增长,结构失衡的增长,配置失灵的增长,危害社会的增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狡诈恶徒被沉默,作者:被沉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推荐: